□ 湖北 曹中銘
  上市雖易,業績難續,且炒且珍惜。
  經過“史上最嚴財務核查風暴”考驗及長達一年多時間的醞釀,市場對IPO開閘後首批亮相的企業抱以強烈信心。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相當多的次新股都沒有通過上市後首季業績試金石的考驗。
  次新股的爆炒才剛剛落下帷幕,其業績“變臉”潮就快速跟進。牧原股份、金一文化、東方通等個股今年1月才上市,3月便紛紛預虧。與此前相比,新股業績“變臉”的速度與“強度”毫不遜色,而留給市場的反思或許還更多。
  事實上,如果新股在掛牌前對業績可能會出現下滑的情形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即使事實“不幸”言中也倒情有可原,至少投資者對此知根知底。但遺憾的是,很多上市公司最終公佈的結果與市場預期出入太大,這在新股中不乏其例。
  如今年1月28日牧原股份在中小板掛牌,在1月27日的上市公告書中,公司預計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以上,凈利潤同比增幅在-20%~20%,凈利潤變化區間為2331.6萬元~3497.4萬元之間。而3月29日,上市公司預計一季度凈利為虧損4500萬元~6500萬元。從凈利潤下滑到產生巨額虧損,這樣的預測大大超出投資者可接受的幅度。類似一幕也發生在金一文化身上。在上市公告書中,公司預計今年一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同比變動幅度為-15.02%至-28.80%,金額在1550萬元至1850萬元之間,最終被修正為虧損1200萬元至1900萬元。
  近幾年來,新股業績出現“變臉”幾乎已成一種常態,上市前業績高速增長,上市後露出“狐狸尾巴”的現象比比皆是。但對於IPO重啟後掛牌的48只新股而言,投資者對其業績狀況應該是抱有“信心”的。畢竟,這些新股都經歷了堪稱史上最嚴的財務核查。然而,這樣的信心竟然也經不起現實的輕輕一擊。
  新股歷經財務核查、抽查,併在監管部門的高壓之下仍然出現像牧原股份等業績快速“變臉”的現象,讓所謂的財務核查異常難堪。在違規成本過低的大背景下,從綠大地、萬福生科等案例看,造假者對強行闖關均抱有僥幸心理,有鑒於此,監管部門對再次出現的新股業績快速“變臉”現象絕不能輕易放過。
  首先,應該對上市前後業績產生大幅波動的次新股啟動調查程序。如果自查、核查均查不出問題,監管部門有必要對這類上市公司進行立案調查。如果上市公司採取包裝粉飾業績的方式欺詐上市,那麼應當責成其履行上市承諾,回購所有公開發行股份(包括老股轉讓的股份),強制其退市並賠償投資者的損失;如果不存在包裝上市的情形,也要對其上市前忽悠投資者的行為進行處罰。
  其次,相關上市公司的主承銷商必須給市場一個說法。保薦人、主承銷商與發行人屬於“利益共同體”,自查、核查之後業績出現“變臉”,主承銷商當然不能置身事外,如果沒有履行勤勉盡責的職責,對其嚴懲也是應有之義。
  次新股出現業績“變臉”也為市場的爆炒行為敲響了警鐘。今年新股次新股爆炒之所以更為猛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投資者相信這些公司經過了更嚴格的財務核查,但事實證明這樣的輕信並不靠譜。因此,對於今後上市的新股,投資者更要對其爆炒保持一份警惕。  (原標題:次新股業績變臉讓“最嚴財務核查”情何以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g72ugekx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